返回郁金堂 第42节(2/3)111  郁金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肆兴建官寺的风气自高宗起,天下诸州各置观、寺各一,寺名景星寺,观名景星观,至女皇登基,独崇佛教,便改景星寺为大云寺,废止景星观,随着武周拓土之频仍,远在河西的敦煌,龟兹、疏勒,皆有大云寺,可谓泽被千里。

“——不还有你么?”

一举两得的打算,摊开来说是有些钻营,然他人在这么个位置上,全然不染世事,就显得太突兀古怪了,武崇训的性格,最底色处便是不愿被人侧目,又不愿从俗随众,最好混迹海海人潮,独自走行迹清晰的一条小路。

提起武三思他语气发冷, “呵,我阿耶也干出始乱终弃的事啦?”

“封地上那事如何了?”

朝辞站住了, 武崇训回过头,见他满脸犹豫,要说不说的样子。

他忙道,“清辉剃了头发,蹲守高阳县两个月,终于混得那住持另眼相看,准他入内室服侍,探得那雕花的窗框图样,抄出来给秀姑辨认,果然是张木匠手笔,可是再打听人如何死了,都说不知道。”

武崇训皱眉叹气,十分懊恼,清辉性子太活泼,做事不及朝辞沉稳,果然去虽去了,徒劳无功。

司马家为曹魏鞠躬尽瘁,天下十分土地,便有七分是司马家血汗换取,累累功劳,叫曹家放下戒备全心倚重,如此深耕数十年,直到第三代才取而代之。阿耶以那老贼为楷模,放眼二十年后,熬死圣人,甚至熬死太子,都不在话下。

武崇训一听就明白了。

武崇训谦逊,并不否认自家短处,“下回带你去高阳,瞧瞧你的本事。”

想到阿耶暗示的司马懿篡曹之举,他便皱紧了眉头。

“当初大伯和阿耶想我顺两位堂伯的路子,从夏官入仕,调拨兵马,镇守北门,我一概推诿,是不愿以百姓血肉涂抹紫袍,亦是有自知之明,我并不爱刀枪棍棒,毕生用兵,恐怕夜不能寐。但如今……”

武三思已经搭上控鹤府和太子, 抓住新贵的裙带,脱离武家沉船,便用不着再借道琼枝打探内宫消息,所以过河拆桥。

想到夏日诗会,“明日你去寻琼枝姑姑,她这一向总不当值,可是病了?”

看武崇训神色柔和了些,大胆玩笑道,“可惜公子于数目字一节略见捉襟见肘,主意是好的,账目算不明白。”

“公子,您责怪郎主不肯出面操办魏王丧事,大半个月没去正院, 实则颁旨那日,琼枝姑姑就出宫回乡了。”

——做得太明显,太难看了!

在这贴身长随面前,他不必隐瞒取舍。

朝辞掂量措辞。

朝辞看他面色翻覆,时怒时喜,早把头先大事忘在脑后,便在心里骂李四娘红颜祸水,耽搁公子前程,忽听武崇训想起来问。

整件事显然是铺排已久,直到瑟瑟亮了相,才开口试探儿子的态度。

如今,这三百余座大云寺,接待外国来华僧众及香客食宿,承担国祭行香与千秋节行道散斋,掌管一州佛教事务,名义上受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掌管,实则三寺各有职责,

武崇训甩袖憾声,阿耶这些年野心是越发大了,从前只想多管几个衙门,揽些银钱,如今却不把实利看在眼里,为勾连张易之,人前谄媚巴结,人后大把金珠送上门去,甚至不惜利用他与李家联姻,捞到储君亲家的好处……

朝辞亦道,“是,春官、夏官不可取,剩下四部,倒是地官最合公子品性,掌户口、土地、赋役、物产,兴建水陆道路……实打实照料百姓。”

“若非太子忽然进京,公子原是预备亲去高阳了结冤案,再向圣人陈情,指官寺之弊已然深入国朝肌理,不可不治,到时连解决办法一概上书,既彰显公子之能,又解救天下万万惨遭官寺鱼肉之百姓,便可顺理成章入部。”

“如今圣人严防死守,我若再提羽林,必激起她老人家忌惮。”

至于他和瑟瑟的挚爱真情,便白被拿去垫了踹窝……那是绝不能够!

“怎么回事?”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