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郁金堂 第58节(1/3)  郁金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主客司定制,有郎中四人,突厥一人,吐蕃一人,契丹一人,其余小部番邦又一人。殿下您瞧,这回独叫郭元振来,恐怕是圣人又要在西南布局了。”

李显噎了下,对郭元振的大名早有所闻,却笑的古怪,“府丞啊。”

“是郭郎中,”

武三思纠正他的称呼。

“郭郎中官运亨通,殿下下回开宴,不如请他来?他爷娘兄弟皆不在京,孤零零一个,才娶了娘子,在积善坊置了座小宅子,来家也近。”

“那不好吧。”

李显挠挠头皮,“他与府监分庭抗礼,孤去请他,怕圣人……”

“不是一档子事儿!”

武三思心道这傻太子莫不是眼神不好。

“控鹤府各有职衔,并非各个伺候圣人枕席。”

顿了顿委婉相告。

“人各有一样爱好,圣人么,喜欢眉眼玲珑,肤色白净的,郭郎中的诗词委实婉约,道尽闺中春情秋怨,可您瞧他人——”

扬手一指。

御前独一件绯色袍子显眼,前襟尚存,后头扯烂了,撕开两条细长带子,像妇人拖着帔子,不伦不类,郭元振也不放在心上,随便往肚子上系个蝴蝶结。

“是个粗人!”

李显还是不敢兜揽,“圣心难测,难测。”

武三思简直有点傻眼,不信他把话说到这个地步,李显还听不懂。

郭元振才五品,却挂着武周与吐蕃的进退,安西四镇的废立,往远了说,还影响突厥。主客司名义上归春官统辖,实则他这个春官尚书,压根儿不知道圣人与郭元振镇日商量什么,下一步又将有何动作。

他叫李显兜揽郭元振,一则投圣人所好,二则摆出心系社稷的样儿,三则,搞明白西南、西北年内的运作,其余政务一通百通,往后才好接手。

结果区区一个张易之,竟吓得他不敢动弹。

武三思半晌没吭声,李显怕他生气,慢吞吞端起一盏乳酪。

“郭郎中常漏夜出入宫禁,不论,行何事,他总是圣人跟前的近臣,宠臣,孤去与他交好,恐有谄媚之嫌。”

武三思听了不由得发笑,饶有兴致地问。

“小王亦是圣人身边近臣,宠臣,殿下阖家住在小王家里,还定了亲事,这干系恐怕很难撇清。

李显面带尴尬,“这,原是王爷古道热肠。”

“殿下到底是……”

武三思手里象牙筷子掼下地去,啪嗒断了。

李显还是不紧不慢的。

“王爷,孤并非不懂,是不敢。军政大事,旁人凑趣儿,圣人夸他好学有见解,可是孤与兄弟们倘若胆敢置喙,嘿嘿,尤其是点着武将的名字高谈阔论,那是轻辄掌嘴,动辄圈禁的罪过。”

他回眸一顾,神色怯怯,万般无奈。

“王爷以为孤不曾胸怀河山万里么?孤虽平庸,志向,并不比他们低啊。”

他的眉眼渐渐生凉,干巴巴望着武三思,那副古井无波的漠然,挂在正当盛年的储副面上,叫人心里直发毛。

武三思后知后觉意识到,所谓‘他们’,正是早已丧命的李弘与李贤。

“臣斗胆……”

武三思想起下在他身上的重注,不舍得放手重来,咬牙坚持劝说。

“当初圣人急于上位,难免苛刻,但如今大权在握,当乐见储君参政,尤其为安西四镇的去留出谋划策。殿下不知道,这件事争议极大,年难有定论,却是国朝百年大计,若殿下能继承她老人家宏愿,耐心耕耘……”

滔滔不绝讲了一大串,李显只管摇头,憋得武三思气急败坏,终于说不下去了,就听见李显寥落的声调。

“儿孙自有儿孙福,这些事,王爷且看往后罢。”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