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心软,只会招来横祸。
七人随着苏娘子一同进了屋中。
他们一行有九个人。
早有所料,倒是没有那么失望。
翌日一早,聘请的人和医馆的陈明阆,还有两个女徒弟都来了,两辆马车一同去郡治。
虞滢请了认识的壮年,何家兄弟和陵水村的人,再加上这陈明阆,能稳妥一些。
道路上多了很多乞丐,男女老少都有,无一不是瘦骨嶙峋,双眼空洞,饿得似乎像是行尸走肉一般,看到经过的行人和马车,都虎视眈眈,
口音是外地的,不是岭南人。
许是城中正乱, 宋三郎夫妻并没有继续做生意。
至于什么难,虞滢早已不记得了,但却是知道他们是顺利的。
这是第二次来信。
只怕他一给了,一群人就涌上来了。
虞滢才入城不久, 由于难民不断涌入城中,太守直接下令关了城门,只出不进。
看到外头这么多人,愣了一下回神,连忙迎道:“大家先进屋。”
虞滢把给自己的信拆开来览阅。
仅剩下一间也只能先定下, 就怕错过了,连一间都没有了。
赋税原本就重,每年除却最重的赋税外,还有一些小税,压得百姓喘不过气,因而这才改革一年,犹如病入膏肓,只吊着一口气的重病之人。
敲门后, 里头传来女子警惕的声音:“来者何人?”
虞滢和三个女学子, 还有则是五个护送来郡治的壮年男子。
苏娘子听得出是东家的声音,忙把门闩拉开,打开院门。
一百六十一
仔细想想,这些孩子不是岭南人,若没有大人看顾着,怎么可能跋山涉水平安无事到岭南来?
在年前, 苍梧城内也算得上繁荣,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门铺行摊热闹,街道随处可见嬉戏打闹的孩童。
大概都看到伏危信上交代说没有那么快回来的事了。
看了信后,虞滢便拿着几封信归家。
宋三郎在郡治生活已有一年半的时间,对郡治有所了解,找他帮忙找住处再也合适不过。
客栈虽开着, 只是找遍城中的客栈, 都几乎是住满了人, 偶尔还剩下一间,但他们这么多人也不好住。
刀是虞滢花了几两银子现买的,就是为了震慑用的。
不怕人多,就怕人多且不怕死。
每一条街道都冷冷清清的, 甚是萧条。
宋三郎早已不在原来租的地方居住了, 而是已经搬到了附近。
子都翻院来偷盗了,只留他们也不安全。
可现在街道上随处可见蹲守着的难民,有许多门铺怕被闹事都关了门不做生意,摆摊的更是少了许多。
入了堂屋,苏娘子去热了一壶茶水进来,道:“你们先坐着,我再去做点吃的。”
把东西放在客栈中, 让昨夜守夜, 两日未眠的两人先休息, 虞滢则去找宋三郎。
看着既可怜,却又瘆人。
“是我,余六娘。”
伏危信上隐晦提了一下周宗主有难,需得留在豫章解决了再回去。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有几个瘦骨嶙峋,摇摇欲坠的小孩似乎不怕,又或是大人指使的,他们一路跟在马车后头,哆哆嗦嗦的叫唤着饿,行行好赏点吃的之类。
虞滢回了医馆,没什么病人,正欲归家时,正巧伏危的信也回来了。
在玉县的时候,虞滢就能很明显的感觉到了世道不安生了,出了玉县后就更明显了。
好在宋三郎成亲的时候, 虞滢来贺过,也知道地方。
一行七人找到了宋三郎的住处。
把信分别给了安安宁宁,还有罗氏,几人收到信都兴高采烈的,可等虞滢从屋中收拾东西出来,一个个却又蔫了。
原本有一人心软想给他们一人半个馒头,听到提醒后,不禁出了冷汗。
路上的乞丐被饿得都已经神志不清了,一心只想填饱肚子。
作为现代来的,在各种影视剧小说的科普之下,虞滢非常清楚一时好心只会招祸,便把何家大郎喊了过来,让他提醒一下众人切莫心软,也把其中的利害关系说了一遍。
伏危离开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按照正常行程来说,现在已经回来了。
虞滢怀疑,若不是她这趟出行,带了五个壮年男子,其中还有两人带着刀的情况之下,这些人真的会涌上来把所有能吃的,值钱的都抢走。
前几天是伏危第一次来信,只是一封,现在却是四封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