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九章 以夷制夷(2/2)111  从小诊所到医疗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人,张子凡硕士阁下当然是……当然是没有得到邀请……没办法,谁让张子凡的名声都在手术台上,学术界的论文相对滞后,所以知名度还比较低。而且论傲慢,英国佬还在老美之上,就连姚士华教授这样等级的专家,也很难受到邀请。不过这没有关系。张子凡知道有一个人,英国佬肯定是邀请了的。张子凡给远在大洋彼岸的老朋友,安东尼·福奇博士发去了一封电子邮件,讲明了自己的目的。要求福奇大佬带自己去英国人的年会混吃混喝,自然不能仅仅凭借交情。张子凡有自己的筹码。或者说不能算是筹码,而是张子凡本就打算发出的邀请。那就是邀请福奇大佬部分参与他正在进行的,关于线粒体、叶绿体溯源,以及改建应用的研究。这项研究自去年九月中旬开始,到现在也快半年了。虽然期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有所停滞,但研究进度还是不错的。目前张子凡已经成功实现在阿米巴原虫体内植入可传代的共生叶绿体,并使其合成特异性糖类了。但如何将这些科研成果与免疫调节、生物应答等前沿应用领域结合,张子凡需要一名合作者。福奇这小老头看上去就是一个不错的人选。唯一的问题就是,中米目前已经不在蜜月期中,两国科技脱钩趋势明显。可生物医学领域却恰恰不是这样。去年一年,中米两国分别是各自生物医学领域最大的合作者,共同携手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这次合作,还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只是细节处理,还是得有所防范。不过只要能牢牢掌握核心科技,问题就不会很大。让福奇这样了不起的传染病和免疫专家完善这项技术的应用,这对于时间宝贵的张子凡来说,是很划算的买卖。就好像掌握了最核心的芯片技术,自然而然就能控制下游的产业链。福奇虽然很厉害,但想在没有【解构/重构之眼】这样的外挂下,想要反推出多种细胞器解析重构的方法,其难度比攻克芯片工艺要难得多得多。张子凡丝毫不担心技术外流的可能。……邮件发出不到三个小时,张子凡的手机响了起来。电话中传来了福奇沙哑和难以置信的嗓音:“张,你是说真的吗?你真的完成了那样的研究?”“dr福奇,我亲爱的老伙计!”张子凡用真挚的语调说道,“你是知道的,我们浩然医疗集团是有雄心成为中国的hca的,为此我们每年都会投入海量的技术资金,而如今,已经到了技术井喷和收获的时节……”“确实如此,dr张,我的学生将你们院刊的新论文给我看过,其中展现出来的革命性研究令人印象深刻。”“所以,dr福奇,我诚挚地邀请你合作研究。”“谢谢,dr张,我希望能与你在伦敦会面,如果你能证明现有的实验进展,我将非常荣幸参与其中,这一定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生物医学技术创新。”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