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6(2/3)111  古代山居种田养娃日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被桑萝留在家里吃饭,兄弟俩都习惯了,沈金心下高兴,也没推拒,“谢谢大嫂。”说完话想起阿窈和谦宝来,有心想逗一逗,却见他大嫂放轻脚步过去,一个一个抱了回房里了。好嘛,早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沈铁给摇睡着了,水没那么快好,索性帮沈宁收笔墨砚台。……另一边许老太太回了家,私下里跟魏令贞道:“阿宁教得是真好,那利落劲儿,再历练个几年了不得。”老太太瞧瞧外边正说话的几个孩子,文博年龄倒是相当,老太太想到这里却是自己就摇了摇头,除非科举真考出个样儿来,不然攀不上,沈家起得太快了。许老太太看到的是沈宁的厉害,大兴庄外几个村里,今儿在沈家上课的几个帮工家的孩子眼下也正跟家里爹娘爷奶说起今日沈家见闻。陈大山和周三郎的抽成多少沈宁只上了账没明说,但卢二郎和许文庆的他们听到了啊。一个六百多文,一个一千多文!赵家那边,赵老汉和赵老太太啊一声,嘴都没再能合上。“多少?”“一千一百八十八文。”“没听错?”赵家姐弟齐齐摇头。老俩口相视一眼,老太太转头就嘱咐孙儿孙女:“这事在外边可不许说。”赵家小娘子点头:“我知道的,我就是跟爷奶讲。”赵老汉点头:“这就对了,咱们你爹和四叔都给桑娘子干活,你娘和几个婶子现在也进了粉丝作坊,你们姐弟还能读书识字,娘子待咱们可不薄,容你们在家里读书,听到看到什么不兴在外边胡咧。”又问孙女儿:“你前些天是说教你们的两个小先生都去做跑商学徒去了?”

赵家姐弟两点头。赵老汉微沉吟,便道:“你俩好好学,能识字会算账比种地干苦活强,学成本事了,等长大了桑娘子商队或是铺子要人,没准儿你们也能去做学徒。”姐弟俩眼睛就都亮了。“我一定好好学!”等两个小的出去,赵老汉沉吟许久,问老伴儿:“你说,能不能让家里大的几个也到那边学学识字算账?在家里跟着六丫儿和小□□总是要差一大截的,没有那边的先生讲得好。”一天就是一个时辰左右,孩子长大了有前程,他们自己每天多干一些也使得啊。赵老太太也是心动的,只是有些犹豫:“这好吗?”沈家也不是开学塾的,他们一年也就是提些鸡鸭土产当束脩。赵老汉也有些不好意思,但想到之前桑萝的态度,家里又四个壮劳力在沈家做工,为着孙儿孙女前程,也难得厚了脸皮,道:“要不明儿让老大拎上两只鸡,去问问娘子?”赵老太太两手在围裙上搓了搓,道:“明儿一早我去试试吧。”一模一样的情景在另两家给沈家帮工的人家一样上演,桑萝这时还不知道大兴庄的小课堂眼见着又要扩充了,还有一群孩子小小的脑袋里有了新梦想——成为大兴庄学徒预备役。 员工福利翌日一早,陈大山、卢二郎这几人拉了几辆架子车来,还在上货呢,赵老太太左手一只鸡,右手一篮蛋的来了。打从州学招生起,歙州城里便陆续开了几家学塾,每年束脩自是不便宜的,加上书本和笔墨纸砚,更是供养不起,让家里的孩子读书识字,这是绝大多数人家想也不敢想的事。因为清楚,赵老太太见了桑萝以后也格外的难以启齿,打了几回磕巴才把话说全乎了,还紧忙着说如果不便,还叫六丫儿和小九在家教他们兄长和姐姐。桑萝倒稀奇:“您老舍得这劳力?”赵家的情况桑萝还是清楚的,这是她雇的第一户人家,头一年开出的工钱,一家子都觉得高,赵家大的那几个孩子武定三年腊月里都来家里帮忙开过几日的田地,后边她献犁,这家兄弟几个又来帮着开过山地,送过树苗,桑萝都有印象。那六七个孩子,最大的一个今年应该都已经成丁分地了,另有六七个如今也都当得家里的壮劳力,这舍得?“不敢欺娘子,六丫儿和小九昨儿在这边听课,正好您这边商队回来,听说,听说跑了几日仅抽成就有几百近千文,我们也是动了心思,孩子若是在娘子这边能学几分识字算账的本领,往后娘子这边再要用人的话,看能不能也瞧得上我们家孩子,当然,就算不要也不打紧,这学到东西总是好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