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分卷阅读232(2/2)111  lun回之修魂2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但不参加高考,等过几年国家政策开放之后,他也能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只是需要个人的奋斗和努力罢了。但是他已经有了多年的先机,能选择合适的行业,合适的生意,相比其他人已经是占了大便宜了。

比较普通的知青,来乡下的时候也会带几本书籍,例如高中课本,或是文学书籍。哪怕对将来没有抱有太大的期望,他们也没有忘记学过的知识,以及自己知识青年的身份。

实际上就达到了一个扫盲的效果,让他认了千八百个文字,不再是文盲了。以及学会了数学里基本的加减乘除。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所以苏玉在没有生活压力的情况下,靠自己是考不上大学的。也甭想指望她能教刘山多少知识,然后让刘山能考上大学了。

但是苏玉明显是个学渣,还是个没有什么上进心的学渣。估计一从学校毕业,就把所有学过的知识都扔到脑后了。

这样的文化水平说要去参加高考,那不是开玩笑吗?

最得过且过的就是苏玉这种知青了,她上学的时候也没有学得多好,勉强混了个高中毕业,就想找一个能当工人的工作。可是国家政策的变动,使得她不得不下乡种地。她完全没有什么上进心,就想让自己过得轻松舒服一点。之前是靠父母的补贴,当发现父母也不可靠的时候,就想在本地找一个丈夫来依靠,日后就依靠夫家生活。

如果参加高考,那么在大学毕业之后,国家会分配工作。这样过一辈子会非常的省心,除了认真工作之外,基本不需要自己努力谋划。

刘山明白,或许正是因为苏玉自己就是个学渣,他确实没有合适的理由去参加高考或者帮苏玉补习功课,所以苏玉才多次参加高考却没有考上大学,而他自己根本没有理由去参加高考。



苏玉因为宋芳芳多和刘山说了几次话,突然有了危机感,以为宋芳芳也看上了刘山,所以苏玉也采取了行动。也不再偷偷摸摸的行动了,而是在干农活的间歇,就背着绿色的军用水壶,给刘山送水喝。

当然,就现在而言,刘山还要过许多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好在,在恢复记忆之前,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其他的知青们,其中有上进的都会不断的找书来学习,比如赶集的时候去县城里收破烂的地方看看有没有好的旧书,他们身上有点钱都花在这些地方上了。他们自学俄语英语,自学更高深的数理化,甚至找到什么书就学习什么知识。这种求知欲才是这些知青上进的根本。哪怕下乡种田,没有机会上大学,他们也不会随波逐流,还是在追逐着知识。比如宋芳芳本质上就是这种人,当然,她不仅追求知识,也追求更好的生活水平,更高的社会地位之类的。

要是苏玉学习成绩很好,让苏玉平时教导刘山初中和高中的知识,然后过个几年说刘山通过学习有了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那还可以让周围的人理解。然后他们夫妻一起学习,将来一起考上大学,还能被称一句夫唱妇随。

不过对刘山来说,不参加高考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

刘山这样干一上午农活,中间肯定要喝水的,他也像往常一样,带了一大搪瓷杯子凉白开水,自然不需要苏玉专门给他送水。

但他当然不会那么蠢,告诉苏玉说她多此一举。既然苏玉有意把他们的恋爱关系公开化,那刘山也不会反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