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分卷阅读55(1/3)  银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邱声还没来道歉的时间差,往往闻又夏先找顾杞替他说对不起:“他身体不好,可能也不是有心的,不好意思,我让他以后多注意。”

顾杞无所谓:“骂我无所谓啊,不骂乐迷就行了。”

可能顾杞是个天生的乌鸦嘴,他日后总结,自己但凡开玩笑说的那些离谱发言,没多久就会以让人难以理解的方式突然成真。

银山在11月成立,第一张专辑也在11月发行。

首专叫“银色山谷”,封面是顾杞设计的,一共收录8首歌,除了两首由闻又夏创作都是邱声从词曲到编曲混音一手包揽。他仅仅过了一年,就把自己变成了什么都会的所谓全才,付出全部时间、精力,为的就是不让任何一个“外人”能插手乐队的创作。

太果给他们安排好了小规模的巡演,东河的首演顺利开始后,就是漫长的南下。

麓阳是这次巡演新增的城市,离开了东河主场,其他地方的乐迷能否接受银山的音乐风格值得商榷。

乐队有圈子,乐迷也有,风格、氛围甚至地域都可以成为划分标准。如果按黄安维的美好蓝图所写,银山的音乐轻盈梦幻,符合时髦与好听的特质,那么,他们不仅应当在东河这个小小的区域受到欢迎,换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迅速找到受众。

巡演,是乐队扩大知名度的方式,也是黄安维对他们的考验。

麓阳距离东河四百公里,临江,是一座内陆城市。冬天在这里比在海边更凛冽,十一月,常绿榕树蒙上一层雾蒙蒙的墨色,街道则是铅灰的。

他们在麓阳的第一场演出不怎么顺利。

更喜欢传统摇滚与disco风格的乐迷们对他们的风格不怎么感冒,说学东洋某乐队的风格都算委婉的,签售时有人认真询问他们“算摇滚乐队吗”,邱声甚至收到了诸如“唱得软绵绵,是不是没吃饭”的评论。除了那首略微躁动的《热烈》,其他歌,livehouse里大部分时间安静祥和,放在哪儿都很合适,唯独不像正在看演出。

第一场演得不行,让邱声陷入自我怀疑中,当天晚上喝酒吃饭时皱着眉说:“我一定要搞一首特别标准的‘摇滚’。”

“什么叫‘标准’?桃色新闻那种everybody大家一起燥起来然后吉他贝斯全部往下拨的标准大场面吗?”顾杞乐呵呵地说完,吹了一段口哨。

邱声不为所动地盯紧他。

顾杞:“……怎么?”

邱声眼睛发直:“刚才那段是谁的歌,你写的?”

“我就随便哼一哼……”

“记下来。”

顾杞“啊”了一声,他抓抓头发,正回忆着自己刚才哼了什么——不敢说忘记了,怕邱声当场和他较劲——小桌对面,有人以相同节奏、相同旋律帮他哼了第二次。

闻又夏的口哨吹得比顾杞响一点儿,他记谱确实厉害,顾杞都说不上来对不对却十分顺耳。听是好听的,闻又夏根据他的即兴旋律往后现编了两句,和他有默契的鼓手用两根筷子一个碗打节奏,自然而然地跟上配合。

循环八个小节后最后一个音符落下,邱声一拍桌子:“杞哥!”

顾杞差点没敢应。

“你来写吧!”邱声说,“就这段,那个感觉保持住。”

顾杞没写过曲,他虽然是乐队的主音吉他可平时着实没有过高光时刻,闻言第一反应就是甩锅:“要么闻夏来吧……”

闻又夏托着下巴:“又不是我起的头。”

“杞哥上啊,写曲有什么难的,风头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