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朕靠抽卡君临天下[基建] 第190节(2/3)111  朕靠抽卡君临天下[基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文兴县位于京州和宁州交界,离荆州沿河距离不远,快马只需三日路程。

几乎同一时间,淮州首府淮宁府府衙内。

惠宁城中。宁州商贸联合会的议事厅里,当地大商户们尽数到齐,正对朝廷新发行的水利国债议论纷纷。

虽说朝廷征税修水利防洪这种事,大家都知道是有利的,但真要落到自己头上,凭白上缴一大笔钱,这些人唯利是图的商人,谁也不愿意。

惠宁知府命人把白纸黑字的契书整齐叠好,亮到众人面前。

朝廷宣布治理荆州河段,以及发行水利国债的消息传向各地州府以后,京州自不必说,自上而下都是支持的态度,其次响应最快的是宁州。

还不到一个下午时间,一百万两的国债,就销售一空。第二天,当地黑市有人转手一张万两国债,甚至被炒上了两万的高价,足足翻了一倍,依然求购无门,有市无价。

出这点钱事小,若是能与皇家搭上线,将来还怕没钱赚?

※※※

本章尚未完结,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等陈老四多费口舌,昔日最初那一批反抗贪官的工人们,纷纷起身,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愿意出力。

淮州沿河一带多为世家良田,往年也曾遭过

这一批水利国债的契书,都由京州皇家印刷厂生产,所用的纸张和刻印防伪技术工艺,成本极高,最特殊的是上面的印玺,绝不是一般的作坊可以轻易模仿的。

“我们三万两!”

※※※

自从北三州用国道和铁轨完全贯通连成一片,再加上沿途不少驿站,各地传达中央指令,互通消息,速度快了几倍不止。

这是皇帝在向民众借钱!

除了纺织业商户,惠宁城其他行业的大户得了消息,纷纷开始往联合会议事厅赶,生怕晚了一步没抢到国债。

一众家财万贯却苦于没有身份的商人们,看着上面皇帝的亲笔名讳“萧青冥”三个大字,两眼放光,恨不得立刻就抢一张回去当传家宝镇宅。

“我们陈氏买五万两!”

契书上,清清楚楚写着债期时间,利息,最重要的是落款,不光有朝廷大印,上面甚至还有皇帝陛下的印信!

“现在咱要做的事,同样是拯救我们这样受苦的老百姓,是为人为己的好事,大家也不想自己的家乡受难。”

陈、梅、崔、钱四大世家,以及淮州当地其他几个家族的家主齐聚一堂,他们都已经听说了朝廷开始举国动员,要在几个月之内在荆州河段修堤治水一事。

是小事,关键在于,能借钱给皇帝的机会,可不是那么容易遇到的。

“诸位,当初陛下和朝廷,替咱们赶走了骑在咱们头上作威作福的贪官污吏,现在大家的生活眼看着好起来,大恩大德尚未报效。”

片刻,主持发行国债事宜的惠宁新任知府匆匆到来,开口便道:“诸位,朝廷国债一共五百名额,分到咱们宁州的是一百五十个名额,总共一百五十万两……”

“停停停!”惠宁知府叹气道:“本官话还没说完呢,整个宁州是一百五十万两,惠宁城是一百万两。”

他话音未落,惠民丝绸坊的东家柳梦娘立刻起身:“我们惠民愿购买十万两的国债!”

萧青冥一旦下达决议,朝廷中枢立刻按照他的旨意开始运转起来。

宁州位于长宁河正下游,一旦发大水,宁州沿岸也会遭灾。

众商户急了:“才这么点,不够分啊?”

其他商户早就跃跃欲试,纷纷开始竞价:

如今朝廷发行国债,又是另外一回事,非但能为修堤防洪出力,还能赚利钱,甚至能与皇家搭上关系,谁不眼馋惠民丝绸坊的背景,不就是因为那曾经是皇帝亲自开办的工坊吗?

宁州那么多城市,总不能让惠宁城包圆了。

片刻功夫,报价的总数就飙升上了两百万。

文兴铁厂里,技术管事陈老四收到调配工匠的命令,立刻组织起厂里几千名工匠和矿工开大会。

“朝廷要调配五百名工匠和五百名矿工,负责建造和运送矿料,这份力,咱们文兴铁厂不能不出,愿意跟我一起去的,就站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